国产麻豆精品视频-国产麻豆精品免费视频-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国产麻豆精品高清在线播放-国产麻豆精品hdvideoss-国产麻豆精品

深圳熱線

山西洪洞西馮堡清代墓地女性傷病研究揭示纏足影響 每日熱訊

2023-10-20 12:2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太原10月19日電 (記者 李新鎖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下午發布消息,考古人員對洪洞西馮堡清代墓地女性骨骼損傷和關節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纏足現象對古代女性社會生活的影響。

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資料表明,北宋時已出現纏足習俗,明清時期纏足風氣達到鼎盛。西馮堡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鎮,共發掘清理墓葬145座。從墓葬所處地層、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情況看,整個墓地從清早期一直沿用至清晚期。該墓地共發掘出土194例個體人骨。經鑒定,共有女性個體93例,既有纏足女性,又有未纏足女性。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及耘介紹,在上述93例女性個體中,有纏足女性74例,未纏足女性19例。

研究發現,與未纏足女性相比,纏足女性個體在下肢骨骨性關節炎上有更高的發生率及患病程度。纏足可能會誘發趾骨痛、足底筋膜炎等疾病。

 

楊及耘說,纏足女性肢骨的整體形態和粗壯度弱于未纏足女性,骨骼肌肉系統不發達。

此外,纏足女性下肢骨骨折的錯位愈合導致其肢骨受力結構失衡,進一步加重了纏足女性下肢骨骨性關節炎相對患病程度。

不依賴于足部的勞動形式的發展與繁榮,為纏足女性創造了更多的勞動機會與經濟價值。清代,陜西、山西兩省形成了區域性棉紡中心,這和當時中國北方女性普遍纏足的現象相吻合。

民族學和文獻實物資料調查顯示,普通家庭中的纏足女性也會盡力到田間從事重體力勞動。

楊及耘說,在西馮堡墓地埋葬的平民家族中,未纏足女性粗壯的下肢和上肢使她們具有更好的勞動能力,可以承擔重體力勞動,如做飯、打掃院落乃至耕種;纏足女性由于下肢力學性能的減少以及由此帶來的行動不便,更多地利用上肢進行紡織或女紅等工作。(完)

關鍵詞: 纏足女性 足底筋膜炎 骨性關節炎 清晚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