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動脈狹窄?
主動脈狹窄是由左心室出口至主動脈起始部間發生狹窄,可劃分為瓣膜狹窄、瓣膜上狹窄和瓣膜下狹窄。主動脈狹窄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兩方面,第一方面為癥狀,第二方面為體征方面,主動脈狹窄患者,一般比較晚出現呼吸困難、心絞痛和暈厥為典型的主動脈狹窄常見的三聯征,在體征方面,第一心音正常,如果主動脈瓣鈣化、僵硬,則第二心音主動脈瓣的成分減弱或消失,嚴重的呈逆分裂,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或瓣葉活動度良好者,可在胸骨的左、右緣以及心尖區聽到主動脈瓣的噴射音,不隨呼吸而改變,如果瓣葉鈣化、僵硬,噴射音可以消失,動脈的脈搏上升緩慢、細小而持續,在晚期收縮壓和脈壓均有所下降,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同時觸診心尖部和靜動脈,可發現靜動脈搏動明顯的延遲,心尖搏動相對局限,持續有力,如果有左心室的擴大,可向左下移動。
主動脈狹窄怎么治療?
主動脈狹窄的治療即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在臨床上要根據主動脈瓣狹窄程度選擇治療方案。正常情況下主動脈狹窄如果程度僅是輕中度,沒有臨床表現,可以進行觀察,避免劇烈的體育活動,可以不用額外治療,如果患者出現主動脈瓣狹窄,表現為勞力性胸痛、勞力性呼吸困難及勞力性頭暈,甚至暈厥,即存在主動脈瓣狹窄三聯征,應該進行主動脈瓣狹窄相關治療。主動脈狹窄在治療上,最常見的是進行主動脈瓣人工瓣膜置換,其中機械瓣置換最為常見,因為機械瓣置換之后患者可終身使用,不存在勞損問題,但需要終身抗凝。對于70-80歲以上的患者,可以進行生物瓣置換,生物瓣置換優點是不需要終身抗凝,但是存在一定勞損的可能性。近年來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還有經皮主動脈瓣置換,將主動脈經皮瓣膜送到主動脈瓣部位進行植入,避免開胸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