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主要累及40歲以下的人群,尤其以青壯年患者為多,其中2/3為女性。
心臟瓣膜病以二尖瓣受累最為常見,其次為二尖瓣合并主動脈瓣病變,單純主動脈、三尖瓣和肺動脈瓣病變者少見。
心臟瓣膜病常見病因包括風濕熱、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感染和創傷,近年來老年瓣膜鈣化退行性改變引起的瓣膜病日益增多。
表現為活動后心慌、氣短、疲乏、倦怠,活動耐力明顯減低,勞累后呼吸困難。
心臟瓣膜病多采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
可導致急性肺水腫、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并發癥,嚴重者危及生命。
心臟瓣膜病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
怎么知道得了心臟瓣膜病?
輕癥者可無癥狀或僅出現活動后乏力,活動耐量減低。
隨著病情進展,心臟代償功能喪失,患者可出現相應的體循環和肺循環淤血的表現,如頸靜脈怒張、肝大、脾大、水腫、腹水、少尿,咳嗽、咯血、勞力性呼吸困難,甚至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二尖瓣狹窄患者可出現咯血,輕者痰中伴有血絲,重者咯出大量鮮血。
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表現為活動后頭暈、黑矇甚至暈厥,也可表現為心前區不適或心絞痛癥狀。
怎么治療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多采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
出現水鈉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現者應用利尿藥物,出現快速房顫者應用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藥物控制心室率,有血栓危險和并發癥者應用華法林等抗凝治療。
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或瓣膜成形等手術治療是心臟瓣膜病的根治方法。
介入治療主要是對狹窄瓣膜的球囊擴張術,可以達到擴大瓣膜口面積、減輕瓣膜狹窄,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臨床癥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