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24日,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山東省棗莊市舉辦。本次會議聚焦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新形勢、新任務,旨在總結交流經驗、加強協作發展,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張海波在致辭中表示,資源型地區是全國資源能源供應的主體和基礎工業的主要集聚區,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舉措。“山東現有14個資源型城市,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均占到全省的40%以上,在山東經濟發展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會上,產業轉型升級被多次提及,成為焦點話題。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指出,山東通過建立完善資源型地區轉型政策支持體系,創新設立省預算內專項資金,累計安排2.4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支持棗莊等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能源枯竭城市建立完善產業轉型接續機制。
會議召開地棗莊市,是中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年采煤量長期居山東首位。進入21世紀后,隨著煤炭可采儲量日益減少,該市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退化、民生矛盾多發等問題不斷累積顯現。棗莊市委書記張宏偉表示,該市把產業轉型作為重點方向,堅持依托煤但不依賴煤、立足煤卻又超越煤,創新提出“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目標,努力實現由“一煤獨大”向接續替代和多元支撐升級。
記者現場了解到,棗莊通過“智改數轉”賦能煤電、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每年接續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00個以上。同時培育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兩高四新”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能級向“高”攀升。2023年,棗莊現代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8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8%以上。
湖南省冷水江市被譽為“世界銻都”,2009年被界定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冷水江市委常委、副市長吳喜波介紹說,該市近年來堅持將“地下”產業往“地上”轉,鞏固延伸以銻產業、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以光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據悉,該市220家涉銻企業被整合為12家,245家鄉鎮煤礦全部關閉退出,礦業經濟占比由2008年的45%下降至2023年的3%。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則通過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郭濤稱,當地依托“響堂山石窟”,以數字賦能,打造北響堂景區和“數字響堂”,利用廢棄礦山,建成中國國內最長山體浮雕“中國磁州窯·絲路長歌主題文化廣場”,擦亮“中國磁州窯之鄉”名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郭蘭峰在作大會總結性發言時強調,資源型地區要深化改革,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多元接續產業,積極塑造資源枯竭城市發展新動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