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怎樣的景區?
江蘇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城區北部,得名于米芾所題“第一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第一山景色秀美以一山占河山之奇秀,有林、泉、亭、宇之玲瓏,融儒、佛、道于一體。不光如此她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漢朝,孔子的后裔孔安國為臨淮太守時,就在此創立了“崇圣書院”,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都極為推崇,宋元以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學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來,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蘇軾、陸游、楊萬里、米芾等名家之作。第一山題刻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現存建筑包括:大成殿、淮山堂、翠屏堂、春晝亭、玻璃泉亭、明倫堂、摩崖石刻保護廊等。園內的“第一山題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公園對面是風景迷人的沿淮風光帶。
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什么景觀?
第一山碑
第一山的代表作便上是米芾題刻的“第一山”碑,“第一山”三個大字雄健俊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如同巨人俯瞰四野,雄視千秋。碑左是乾隆時盱眙知縣郭起元寫的碑記。記中交代了米芾來時所勒的第一山碑毀于兵火。郭自家鄉閩縣摹來重勒,并在會景亭遺址建第一山碑亭。
孔廟
在游覽這座歷史文化名山之前,首先要到孔廟拜見孔圣人。孔廟是供奉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又稱文廟(文宣王廟)。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始建于慈氏山麓,明萬歷年間,重建于第一山麓。八百年來,屢廢屢建。孔廟大成殿毀于1976年,重建于2001年。雄偉壯麗的大成殿以長淮為泮池,以青山為依托,橫空出世。殿外重檐九脊,黃瓦飛甍,殿內斗拱交錯,金碧輝煌。
玻璃泉
米芾來游,詠“玻璃泉浸月”詩,遂成都梁十景之一。詩云:“半山亭下老苔錢,鑿破玻璃引碧泉。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飛入鏡中天。”。表現了每當月到中天,清泓倩影,疑是天上人間的美麗情景。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監察御使張惟恕命修玻璃泉亭,仲夏酷暑,張揮汗如雨、策馬而來,作《玻璃泉亭記》:以泉喻德,以心觀泉,望流忘饑,濯泉自潔,于煙云擁翠、草麓凝華之中洞徹真機。唐宋以來的詩家詠玻璃泉詩難以計數。
會景亭遺址
沿石徑而上,便是會景亭遺址,亭子可能建于北宋之前,因為米芾來時已是“陳跡”,他不禁嘆道:自是韶華不耐秋,山光水色一時休。細將瓦礫分明看,片片飛來落葉愁。然而這是詩人感慨之詞,山光水色畢竟還在,一百年后詩人楊萬里來游,對這里的美景驚嘆不已,慶幸自己能到此一游。
這里重建的亭子先后名叫參云、攬秀、淮山偉觀,南宋淳熙時盱眙知軍王渥改名為“起秀”,意為“郁郁之氣,萃于東南,而東南之氣,實起于此。”如今看著殘余的柱礎和石幾,滄桑盈眼,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清風撲面,萬種景象會于足下。由于會景亭處于都梁十景的中心,東詠清風山聞笛,南聽龜山寺晚鐘,北有八仙臺招隱,西賞寶積山落照,仰視瑞巖庵清曉,俯瞰杏花園春晝、玻璃泉浸月、五塔寺歸云。此處可盡攬湖山之勝,正是第一山懷古的佳處。
龍山寺
自此拾級而上便是重建的龍山寺。龍山寺原址在與第一山相連的龜山上。原寺初建于北宋開禧元年,內有五百尊鐵羅漢,僧徒很多,晚課時鐘聲回蕩于山水之間。寺毀于元末兵火,明代重建,由于為太后祝福,嫌龜字不雅,就改稱龍山寺。北宋時米芾來游,聽見晚鐘,如同姑蘇城外的夜半鐘聲,寫道:龜峰高聳接云樓,撞月鐘聲吼鐵牛。一百八聲俱聽徹,夜行猶自不知休。如今在新址重建的龍山寺,也可發出這種悠遠的夜半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