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分別是什么?
日食是月亮運動到了地球和太陽中間,月亮擋住了太陽光,于是出現日食。月食是地球運動到了太陽與月亮的中間,地球把從太陽射向月亮的光擋住了,而月亮本身不發光,所以出現月食。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的初一。
月食: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
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日食發生在白天,月食發生在晚上。日食是月亮夾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投下的陰影形成日食,月食是地球夾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地球遮擋了太陽照射到月亮的光線,形成月食。
每個月都有日食和月食嗎?
并不是每個月都有一次月日食。
日食、月食的規律是: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有一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這個223個朔望月的周期便被稱為“沙羅周期”,“沙羅”就是重復的意思。
在朔的時候,月亮走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它的影子有可能掃過地球,因此,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歷初一。在望的時候,地球處在太陽和月亮之間,月亮有機會進入地球的影子,因此,月食一定發生在望,即農歷十五或十六。
但是,并不是每次朔都發生日食,每次望都發生月食。原因是,月亮沿白道繞地球轉,地球沿黃道繞太陽運行。白道和黃道之間并不重合,兩個軌道面之間有5度9分的交角。